目录
教学研究
Carl Wieman科学教育改革对国内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的启示邓罡;吴小志;蒲贤洁;1-3+36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学习行为可视化分析吴海娜;公卫江;易光宇;4-7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王铁云;赵巨涛;8-14
整体法对一道柔链题的全方位解答王俊玲;王洋;李转;刘春梅;15-17
等效自感电动势法计算线圈串并联的等效电感王申浩;马书炳;程德胜;张辉;单会会;18-21
类比法研究万有引力场的高斯定理周国全;黄华玲;22-25风采实录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课程建设
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的调研与分析王亮;张师平;王天放;吴平;王荣明;26-29+33
新农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李春燕;贾贵儒;何志巍;30-33
虚实结合 微波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庄娟;李雪春;杨华;李建东;王艳辉;秦颖;34-36
“同向同行”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黄丽;刘伟龙;赵海发;张宇;37-39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张莲莲;陈肖慧;沈祁萌;公卫江;40-43
美国小班化改革及启示刘星辰;黄丽;刘畅;吕洪凤;44-47
建设基于移动学习大数据的大学物理智慧型金课张勇;周智勇;刘甦;48-54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物理实验智能问答系统教学应用袁佳宇;邵晓婷;陈卓;倪晨;马宁生;陆萍;方恺;55-57+63
例举物理实验竞赛对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张进治;谢亮;铁小匀;安艳伟;于建强;58-63
大学物理中Python的应用宋碧雄;胡海云;64-68
运用Matlab辅助大学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蒋志洁;阳生红;张曰理;蔡志岗;69-72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的教学方式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查建峰;邵晓婷;方恺;倪晨;汤纯;陆萍;73-75
智能移动终端和APP在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黄妙逢;陈森;匡东洋;吴平;76-78物理实验
X射线衍射实验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的教学案例周甫方;刘文广;徐云冰;杨卫平;郑永刚;79-83+87
太赫兹脉冲宽度的变化对水分子加热的影响莫嘉雯;黄自谦;袁颖;吕鑫茹;韦相忠;84-87
基于光纤耦合激光器的光速测量系统设计及综合性物理实验教学探讨高博;常翔宇;张俊武;王红理;张沛;88-91+96
扩展光源照明下的杨氏双缝干涉场分析丁文革;安泽尧;张荣香;代秀红;92-96
衍射光栅实验的拓展——光栅光谱仪解析手机显示屏的护眼功能吕昭月;李明达;谢湘华;97-100
关于“星芒”现象的matlab仿真模拟实现陈贤钦;张志华;张睿;101-105+110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讲座——全息照相周甫方;刘文广;徐云冰;杨卫平;郑永刚;106-110论文摘要选登
关于西京学院重点课程《大学物理》建设的研究黄海清;王倩;王永仓;魏燕明;周晓华;辛督强;111
拉脱法测量不同品牌洗衣液溶液表面张力系数赵鹏程;王雅红;张丁立;林芃杉;潘政;乔月;李维;111
从“宏观测量”到“微观碰撞”——弗兰克——赫兹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黄丽;吕洪凤;刘伟龙;辛丽;赵海发;111
以波导光栅耦合器为案例的教学探讨高旸;廖家莉;周战荣;徐军;沈晓芳;111
国外与国内大学物理对于伽利略变换不同描述的思考周筑文;111-112
三相交流电路的基础问题详释黄绍书;班刚;112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李晓春;李新梅;徐富新;112
一种超快速调节分光计方法的探讨郭莉杰;徐巧英;何光宏;韩忠;112
物理类通识教育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陈恒雷;吕长武;刘静;朱春花;112-113
以自主研学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周战荣;高旸;沈晓芳;许佳婷;113
物理学与世界观——大学物理“课程育人”教学尝试朱世秋;贾贵儒;刘玉颖;何志巍;113
从微课“弦线上的驻波”谈知识内容可视化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刘丹东;王瑞敏;栗生长;113
毛发湿度计湿度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梁泽宇;吴秀文;董爱国;郝会颖;113
大学物理及力学部分教育改革研究孔红艳;114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立体化分级教学体系的研究王志军;朱坤博;孙超;刘震;李硕;何越;114
匀质刚体纯滚动摩擦力方向及做功问题分析探讨胡婧;鲁同所;吴琪;孙敏;114
深度挖掘思政资源 线上线下混合育人姚秀伟;高红;114
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医学物理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王光昶;陈旭;张建炜;梁栋;114-115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安莉;张旭;张辉;段雪松;孔祥明;115
智慧教学工具在双语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吴喆;吴昊;雷雨;高雅纯;115
为课树魂、全面育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陈兰莉;李超;宋金璠;罗鹏晖;石明吉;115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吴喆;孙云卿;李华;刘义东;高雅纯;雷雨;杨宏春;115
大学物理力学模块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初探李炳乾;代福;赵丽特;李阳;范海陆;范东华;115-116
面向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ATA”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董爱国;郑志远;赵长春;郝会颖;吴秀文;张自力;高华;唐旭;刘晓鸿;张建增;任佳;116
数据驱动下教与学之初探吕洪凤;黄丽;刘畅;116
基于红外传感和Linux系统的自助终端设计与实现张庆彬;王刚;张哲新;周楷文;胡斯诚;王伟恩;116
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提高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朱江;喻纯旭;116-117
依托线上资源实现大学物理课程的跨校修读学分代雪峰;张莉;陈肖慧;117
思维导图辅助转动惯量的教学张琳;117
《大学物理实验及仿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蒋逢春;吴杰;魏茂才;石开;117
关于热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讨论杨东侠;刘安平;欧琪;杨骏骏;张选梅;何光宏;韩忠;117
立德树人——物理学与诗词文化同行刘玉颖;朱世秋;贾贵儒;左淑华;117-118
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随堂演示实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沈晓芳;周战荣;高旸;王乐;118
关于电磁感应法测量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的研究王倩;张建祥;黄海清;118
略谈弗兰克——赫兹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何彪;徐富新;何建新;刘碧兰;118
超声波声速测量拓展实验的教学设计赵西梅;王锦辉;周红;杨卫群;118
虚拟仪器技术在工科物理实验传感器内容中的应用研究孙明明;陈森;吴平;119
机械波中半波损失的动力学解释崔凤全;孙祖尧;胡泊;蒋开明;119
某市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调查研究欧勇麟;阳丽;119
多种方法结合处理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郑雪丽;李巧梅;杨骏骏;丛杨;雷迪;119
用智能手机对载流导体三维磁场的测量研究马金龙;李作栋;陈艳伟;119-120
面包的吸声性能武朋;张晗;李若彤;杨帅;黄映洲;120
大学物理教学与科学思想史葛惟昆;120
基于人体适宜湿度标准的自动加湿控制器的研制吕晨;董军军;陈森;120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习题课教学案例——增强学习主动性刘萍;谢博欣;方爱平;田蓬勃;李宏荣;高宏;高韶燕;王小力;120
以工程教育为抓手,全面改革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代少玉;武颖丽;吴兴林;121
课堂上弗兰克——赫兹实验出现的波谷问题徐巧英;郭莉杰;丛杨;何光宏;韩忠;121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物理课程中德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合姜海丽;孙秋华;赵言诚;姜富强;刘艳磊;麻文军;121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入选《物理与工程》正刊论文(存目)12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物理与工程》期刊稿约12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物理与工程》期刊简介124